首页 > 资讯 >正文

华为造车实力尚待观察

2022-06-06 10:37   来源:东方财富阅读量:10808       

我想很多人对金康赛勒斯这个品牌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说到华为参与的第一辆车——世界询价的M5就出名多了作为金康赛勒斯与华为深度合作开发的第一款全新品牌的汽车产品,一经问世就自带流量同时,在发布会上,华为董事总经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热度似乎有所下降但伴随着近期M7的报道和谍照,以及极狐和Aouita与华为的合作,华为造车的话题再次回到大众的视线今天我们也来讨论一下华为的入场表现

参观华为线下体验店

根据金康赛勒斯公布的数据,在赛勒斯SF5华为智能版上市之前,这款车在2020年的销量为732台没有做过高端营销的小康人士,在营销,营销,消费心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产品定位模糊很难用涨价来定义高端

日前,Cyrus SF5华为智能版发布后,一周内订单量突破6000台虽然只是一个有意的金令,但也说明它带来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SF5入驻华为线下体验店,与众多造车新势力短兵相接得益于华为的引流,Selis SF5一度成为话题焦点

可是,在2021年12月23日AITO的M5被释放后,局势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买了SF5的车主吵着要维权,另一方面,由于M5具有更高的中国含量,消费者更期待新车的问世

记者以打算购车的消费者身份走访了北京西直门和世纪金源两家华为线下体验店双方的经历很接近,展厅都很大虽然核心销售仍然是3C产品,但为M5预留的区域足够宽敞,并且还提供了共享休息区两家体验店都配备了专职车辆销售人员,但因为出去陪客户试驾,不在场在场的其余三位3C销售人员都不是很热情,甚至有点冷漠,他们卖车的热情也不高,可能是因为对车辆的参数配置不熟悉,所以刻意回避但是,当你问一些关于价格,亮点,交付周期等关键问题时车辆的,你也能答的很清楚,而且好像接受过相关培训

体验后给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华为对卖车的服务不够重视,进店体验缺乏接待服务等必要环节这就像卖手机的时候大家自己了解后再去问店员,和常规的卖车环境和服务相差甚远

M5的表现如何。

M5问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媒体和消费者对它的评价是普遍认可的尤其是搭载了鸿蒙系统系统的汽车实在是太抢眼了,这方面受到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动力也有不俗的实力,4.6秒百过加速确实堪比百万豪车但作为一款增程式车,它的速度比燃油车快,续航能力与电动车相比也让很多人觉得有失偏颇

还有设计和内部空间问题也是消费者吐槽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近曝光的M7在设计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许多网友指出它与他们的兄弟冯光580颇为相似更让人不解的是,六座三排座椅的问界M7轴距比问界M5短了60mm,让人对M7的空间产生了担忧

既然标榜百万豪车,生产技术也应该有一定的高水平2019年,记者走访了位于渝北的金康SERES重庆两江智能工厂工厂以工业4.0标准为基础建设,拥有1000多台智能机器人,积极践行新型汽车制造新商业模式,倡导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整个生产线的平台化,柔性化,透明化

虽然智能化和机械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有一点还是相当可观的除了赛勒斯的产品,这家工厂当时还生产冯光Ix5,冯光580等型号,这些型号的价格都在10万元左右与同一家工厂生产的基准百万豪华车相同的M5是一奶兄弟

华为的造车实力还有待观察。

根据小康发布的2021年财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9%,归母净利润为—18.24亿元,上年同期为—17.3亿元,亏损有所扩大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31亿元,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为—8.39亿元,上年同期为—5.33亿元,亏损范围扩大这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小康宣布与华为合作后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可见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华为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数据,华为在2021年销售了3500万部手机,同比下降81.6%,在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中排名第九,市场份额为3%与2019年出货2.4亿台的高峰期相去甚远5G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供应不足,让华为的基本盘岌岌可危

早在去年4月,北汽蓝谷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极狐——华为HI版Alpha S宣布上市这款车原定于2021年底交付,但要到5月7日才会再次与大众见面并公布价格

华为基于消费者业务的庞大销售渠道网络是华为的核心资产之一在手机业务受挫的背景下,华为急需汽车销量来填补这一缺口小康集团的造车能力能否支撑华为的宏伟蓝图利弊得失,时间会给出答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海优新材: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预期会有持续增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