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驰
10月21日,在杭州市民中心地下环街长廊,从地铁站出来的行人从行色匆匆到放慢脚步。一幅幅展现川西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让这个普通的通勤空间变成了充满民族风情的艺术长廊。
“这是我们的家乡,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被这么多人看见。”看到杭州发回九龙的摄影展现场照片,来自四川省甘孜九龙县的青年学生指着照片中云海掩映的茶马古道,脸上洋溢着自豪。
国庆假期,小米浙江分公司派出摄制组,赴甘孜州九龙县采风,用浙江视角捕捉秘境九龙之美。

“只有当九龙的地域人文之美被看见,九龙人内心的自信就会被点亮,被重塑。”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一万个太阳”公益发起人、“九龙出山”项目发起人陆一飞老师说。本次摄影展作为“九龙出山”项目的合作成果,让九龙的“多一面”精彩与杭州市民零距离接触。此外,采风组还拍摄了宣传短片,登上杭州地铁1、2、4号线小电视,用直观的影像给市民切实的感受。
九龙,在浙里打响。
经年耕耘,九龙出山的公益之路
“九龙出山”公益项目始于2022年,是浙江省杭州市对口支援甘孜州九龙县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品牌项目。如今,这一项目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成为国家对口支援事业中的示范性项目。
2024年,“九龙出山”历史性地让两个“九龙”相遇,组织甘孜九龙的孩子们与香港九龙的青少年通过画作建立交流。在中国龙年,杭州、九龙两地学生共同绘制“汉龙”主题画作,吸引了三地15000余名青少年参与。
“两个九龙,和而不同。香港的现代是我们的未来,四川九龙的串串星河是我们快乐的童年。”一位参与活动的九龙孩子这样写道。这些简单淳朴的字句,记录了孩子们对于交流行程最真切的感受。
今年7月,九龙青少年再次走进杭城。在杭州地标国大城市广场,他们身着民族华服,向杭城发出来自九龙的邀约。藏族舞蹈《浪拉山情》、独舞表演《藏族弦子》等节目,成为夏日杭州的一抹别样风景。
“我们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杭城的观众。”一位参与快闪活动的九龙学生牟可馨说,“当我听见台下有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说‘扎西德勒’时,我就知道,雪山和西湖在这一刻真的见面了。”
科技赋能,“多一面”定格九龙之美
今年,随着小米17系列的发布,“九龙出山”项目迎来了科技赋能的新契机。小米浙江分公司与甘孜州九龙县携手,以“不如来浙见一面”公益影像活动进一步赋能这一公益项目。
10月中旬,主题影像展在杭州市民中心展出。这些作品,展现了茶马古道的蜿蜒、九龙高山的巍峨、藏寨炊烟的温情以及非遗手作的匠心。
在九龙县的传统藏寨内,村民们第一次通过背屏看到自己与家乡壮美风景的同框画面。逆光自拍、后置自拍、人生四格大头贴等功能,让普通人也能够轻松调用手机最强的后置镜头,记录下真挚自然的瞬间。
“科技于此,不再是冰冷参数的堆砌,而是赋能人文记录、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暖力量。”小米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正体现了小米作为科技企业“多一面”的担当。
多一面视角,科技与人文的双向奔赴
“九龙出山”项目与小米科技的结合,是艺术与公益在山海互融中实现双向奔赴的典范。这种合作不仅让九龙的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得以传播,也为科技产品注入了人文温度。
“九龙与杭州都与茶结缘,本次影像展只是一个开篇,后续我们还将开启线上互动活动,让‘米粉’们切切实实参与到这个公益项目中,而且每一份参与都将转化为小米对九龙的切实帮扶中。”小米项目负责人说。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对口支援工作焕发新生机。从画作到影像,从线下交流到线上传播,“九龙出山”项目不断探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形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活力。
展览现场,一位杭州市民在九龙湖的摄影作品前驻足良久:“虽然没去过九龙,但通过这些照片,我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风土人情。希望有机会能亲自去看看。”
这样的共鸣,正是“九龙出山”项目所期待的。随着影像展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九龙故事将通过更多浙企力量被讲述、被传播。
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杭州与九龙的距离不再遥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